请输入关键词...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海洋与大气学院潘海东

发布者:孙文景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10

    潘海东,男,汉族,19956月出生,共青团员,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科学2012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基地班一等奖学金等;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校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成果二等奖、校挑战杯三等奖;曾获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我来自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三里镇,一个偏僻落后,但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古镇。白墙黑瓦,流水潺潺,落日余晖照耀下的马头墙轮廓鲜明。正是在这里,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的父亲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工作中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生活中他不苟言笑、严而不厉。每每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难题,我都会与父亲谈心,他不仅是我最坚强的家庭后盾,更是我最信任的人生导师。与严父相对应,我有一位慈爱的母亲,她没有耀眼的学历和稳定的工作,但她用全部的体贴与关爱,照料老人、抚养子女,将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家里充满爱与欢乐。

由于父母收入不高,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等各项支出无疑是父母巨大的经济负担,看着父母愁眉不展的面庞和日渐花白的发丝,我百感交集,更是深刻意识到如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我愿用我的努力让我的大学四年充实地度过,不辜负父母的汗水与期望!

数学建模——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经十二载寒窗苦读,我迈入了大学的殿堂。不同于高中时的学习模式,在拥有了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同时,我们失去了父母和老师的督促,这无疑是对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而数学建模比赛,正是这样一次考验自我的机会。

20149月,我与两名舍友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是这样一次机会,让我真正体会到何谓“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大三的我们虽然已经广泛学习了海洋科学方面的专业课程,但这样一场同时考验数学、计算机与专业课“三座大山”的比赛,仍使我们心存忐忑。

备战比赛的日子紧张而忙碌,除了坚持每天都去图书馆学习与数学、计算机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我也在网上学习网络课程予以辅助。在那短暂的日子里,我学习过C语言、JavaPythonMATLABSQL,并考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证书。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与两名准备参赛的舍友一起提前一年学习了“科学计算语言”,并选修了数学科学学院曹圣山老师的《数学建模》通识课,学习了诸如神经网络、灰色预测、遗传算法的各种数学模型,初次尝试并合作完成了一篇数学建模论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数学建模竞赛做准备。当那一天最终到来时,我们便踏上了“两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战场。战场上的每分每秒都存在决定胜负的致命因素。为了赢得战斗,我们马不停蹄地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咨询老师和学长,一次又一次地设计数学模型、编写程序、撰写论文……尽管失败了很多次,但我们从未放弃过,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共同的信念让我们一起坚持到了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和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交流讨论让我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共同探索、相互帮助让我对于共同比赛的好友心怀感恩;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让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习生活中,图书馆书籍和网络学习资源触手可得,但最重要的是能否沉淀心性,真正踏实地去学、去独立思考,真正让知识为己所用。在我看来,学习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保持谦逊之心,夯实专业基础并广泛涉猎,才能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数模竞赛是我人生中一次极为重要的转折点,纵使光阴易逝、岁月荏苒,当我再次回想起这段经历时,我仍然会深感自豪,它也会激励着我怀揣着梦想向着浩渺的知识海洋继续翱翔。

课题研究——提灯探路,科研之旅

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能真正明白。”迈入大学的校门,我学到了专业知识,阅读了专业书籍,于是更加渴望真正地接触科研。

科研于我而言,是明灯,也是梦想。我曾经在学院李培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过名为“使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来研究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规律”的课题研究,但自己感觉很粗浅,而真正 “亲密接触”科研是缘于挑战杯比赛。

那时,一直醉心于学业的我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队参与了“基于全球海洋数值模型的航线优化方法研究”的挑战杯项目。“利用海洋和大气预报数据和观测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多条优化的航线,并利用三维地理的方式实现更加生动形象的可视化”——这看似简单的项目描述,却蕴含着无数难以详解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难题。在这次项目的准备过程中,数模竞赛的积累实实在在帮到了我,它让我获得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编程基础,也使得我在很多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如鱼得水。但是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重重难以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几度产生放弃的想法。但一想到最初的那份约定,热情似乎又被重新点燃。就这样,我们相互鼓励着,积极请教,最终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而问题由模糊变清晰的过程,也让我们倍感喜悦。

法国科学家亨利·法布尔曾经说过一句话:“科学是浩瀚无边的,每个人所能做的也许只是在黑暗中提着一盏灯,一点点摸索,照亮一点区域,最终很多人的光芒会使人们看到科学的一整个面。”在科研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也加深了自己对物理海洋学的理解和领悟,感受到了物理海洋的奇妙之处,为以后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科研之旅,只愿我能做一个提灯人,用自己的能力照亮哪怕一点区域,为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线实习——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积累,比赛的磨练,科研的指引使我更加渴望学以致用。而2015年暑假的实习正是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

那是2015年的夏天,我来到了山东省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下属一所的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实习,实习期间每日的常规工作就是抄录数据。作为北海分局下设的地方站,我们要将港口每日的水文和气象信息进行人工抄录,并于每月返送回北海预报中心备份。2006级的李银忠学长告诉我们:这份工作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很无聊,但其中大有深意,我们抄录的不仅是一些普通的数据,而是在快速熟悉东营港的海洋环境的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日后进行海洋环境预报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抄录时要集中注意力,不但要防止抄错写错,也要学会自主判断数据的奇异值,不能照搬全抄。记得有一次,我们发现电脑绘制的潮汐过程曲线在高潮时有一个突降的奇异值,电脑把此奇异值误判为低潮,一时之间我们不知所措。冷静过后,我们马上向专业工作人员请教并讨论了出现此问题的原因。问题解决之后,我的内心在激动和感慨之余,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和内心的感动,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所肩负的责任之重大,每一项工作都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与敷衍,只有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科研工作者。

大学,是漫长人生旅途中一个短暂但却十分重要的驿站。我始终坚信,只有坚定地把握现在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求职的道路无限遥远,科研的道路满布荆棘,我将不断地充实自我,以梦为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正视和克服自己的缺点,用每一次踏实的实践落实自己的日常所学,用生活中的点滴努力求得人生中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