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灯塔——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林云鹏

发布者:孙文景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12

林云鹏,男,汉族,1994年1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福建省泉州市人,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2013级本科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二等奖、山东省首届地质技能竞赛一等奖等。

闪亮的灯塔
像一道曙光
让我更有勇气去追逐梦想
这一路上总有难免不了的伤疤
有瘀青才让生命更嘹亮

——《灯塔》

时光荏苒,转眼间在海大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犹记得那年夏天,那个怀揣着梦想与憧憬、带着对大学的向往而独自北上、憧憬而又迷茫的自己。三年的时光,有欢笑,有泪水,有磨炼,也有收获,而这些林总总,凝聚成了我心中不灭的灯塔,引领我走过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岁月。

很感谢我的班主任李安龙老师,在大学之初便要求我们每个人写出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并树立自己的大学目标。我已经不太记得自己在那时对于大学生活有怎样的感受,但我写下的那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话一直深深地镌在我的脑海里,我说,“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很简单,却也很沉重。简单是因为优秀两个字便可凝聚我的追求与目标,沉重是因为走向优秀的过程没有康庄大道。那时的“优秀二字就像一座灯塔,屹立于我的心中,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思考,开始摸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优秀的人”,我又要如何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思考与摸索的过程使得迷雾在我眼中逐渐散去灯塔的光芒也越来越清晰

最初的我发现,想要看清灯塔需要一个好的眼力而想要驶向灯塔,更是需要充足体力。我,来自于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性格内向拘谨,见识少而眼界狭隘,更是身无所长,平凡得犹如一棵小草。但我所拥有的,是一个坚定的目标,是一颗想改变的心,是如小草般顽强的意志。或许正如人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的我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也明白父母的艰辛,因而我一直渴望着能改变,改变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来改变家庭。当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开始逐步向我展示属于它的魅力时,我开始像块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着周围的养分来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拥有看得更高的“眼力走得更远的体力

我开始尝试着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去重新树立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逐渐地更加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我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足够的天赋我就靠着更多的汗水来弥补。随着自己不断地努力,我逐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之余,我加入了学院的健美操队,我喜欢那种与同伴们一起挥洒汗水的感觉,喜欢那种明显能感觉到自己进步的过程,团队意识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强化,使我逐步领略到了大学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也不断地去了解、去接触一些新的事物,去拓宽自己的见识,去发展自己思维。

我渴望能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渴望像我所接触到的那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一样可以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场合,与各种各样的人谈笑风生。于是我开始重视学生会的经历,踏实努力地工作,不怕犯错,勇于承担,在工作中寻找与改正自己的缺点,越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越是激发起我攻克它的斗志:工作不够细心,下次就罗列成条,反复检查;交际能力差,下次就鼓起勇气站出来表达自己;表达能力差,下次就提前写好稿子,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至满意。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勇敢的前行,哪怕是跌得头破血流,却是生命中难以磨灭的精彩。

慢慢地,靠着认真与努力,我从学生会的干事做到部长,再做到秘书长,同时还兼任着班级的班长。从一个执行者到一个组织者,再到一个领导者的转变,伴随的是挥洒不尽的汗水,辛苦忙碌的日子换来的是硕果累累。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发生变化:考虑问题时全面豁达取代了片面狭隘,当众发言时的从容不迫取代了紧张结巴,叙述自己观点时条理清晰取代了逻辑混乱,举办活动时井然有序取代了手忙脚乱,而这一切都在表明,灯塔在我眼中已经越来越清晰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靠近灯塔,越是发觉灯塔的宏伟;越追逐优秀,越是觉得优秀的难能可贵。我渐渐发现,光靠着“眼力”与“体力”依旧是无法抵达我所向往的灯塔,还需要有“能力”,有支撑着我不断前行的能力,而在大学这样的环境里,专业能力在这“能力”中又是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有突出的实践能力,更应该是其专业或行业领域内的顶尖人才,才能对得起大学的培养。于是我开始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

我热爱着我的专业,尽管当初是带着三分喜爱七分迷茫选择了地质这条道路,但第一次野外实习却给了我十足的惊喜。那是2014年夏天所进行的地质认识实习,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地质工作。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我们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背着地质包,带着野外记录本,拿着罗盘与放大镜,扛着地质锤,跟随着老师的步伐,或是沿着新修建的公路,或是顺着村民踩出的羊肠小道,跨过沟壑,翻过山岭,观构造,辨岩性,量产状,绘素描,做记录,敲标本,成为了我们每天重复的工作,单调却又丰富多彩。看着那纵横交错的沟壑缝隙在铅笔下描绘成一条条形态不一的断裂构造,那层峦叠嶂的山川石头在记录本上展现为一种种性质各异的岩石,感受着地质人眼中不一样的山河大地,内心充斥着的是满满的惊喜。原来,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时发出的火花是那样的美丽!大学四年,三个暑假,当别人在家中享受空调冷饮时,我们顶着烈日奔走于野外;当别人呼朋引伴去各地旅游时,与我们相伴的唯有知识与荒野。但我很满足,我喜欢那种能将眼前的事物与脑海中的理论相联系、相印证的感觉,我享受那种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新奇感、成就感。地质,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技能。有时爬上陡坡只为敲下一块标本,有时奔走野外只为寻一处界线,甚至顶着烈日数个小时只为绘制一幅剖面图,外人只能看到你的艰苦,但却看不到你在这苦中所收获的快乐与满足。众人深觉其苦而我却乐而不觉其苦的感受让我明白: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除了实习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次次挑战,一步步前行,光鲜的成绩背后,是跌跌撞撞的成长之路。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竞赛时,陌生的岩石标本,陌生的野外露头,还有第一次组队懵懂的3人,结果虽然是失败,但这次失败却激起了我们的斗志,我们认真的总结分析比赛中的问题,总结自身掌握得不够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在之后充分利用每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不断磨合。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学习绘图软件,复习专业知识,一学就是一整天,只为能在地质技能综合应用比赛的11个小时内迅速完成工作;我们定下目标,每天完成相应数量的岩石手标本与薄片标本鉴定报告,只为标本鉴定比赛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我们抓住每一次出野外的机会,明确各自分工,认真测量野外露头,校内校外,五子顶、仰口、马山、七沟遍布我们的足迹,只为能更好地完成野外地质技能比赛的环节。从失败到夺得校赛一等奖,再到省赛一等奖,最终,我们站上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舞台,与全国五十多所高校的一百四十多支队伍同台竞技,夺得标本鉴定比赛二等奖与地质技能综合应用比赛三等奖,并为海大夺下了团体三等奖。

那重复鉴定的标本薄片,那洒满汗水的野外路线,那一叠叠的资料,那一次次的测试,最终汇聚成了我所热爱的地质。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追求,使我的思维,我的意识不断提升使我能够为攀登地质的更高峰,成为行业领域顶尖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也使我向着自己所向往的优秀不断迈进。

想要成功没有捷径,走向优秀也没有康庄大道。我们站在同一个路口,凝望着不同的方向,是走向通往平庸的坦途、还是踏上通往优秀的坎坷道路,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灯塔,指引着一条条或平坦或坎坷的航路,我的灯塔,是优秀,是成长,是我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信念。

走到如今,我还没有抵达我向往的灯塔,我还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我只是一个仰望苍穹、驶向未来的人。但我坚信,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能够阻挡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没有什么迷雾是灯塔的光芒无法穿透的。总有一天,我会站灯塔之下,发出自己最嘹亮的呼喊:我是一个优秀的人!并向着更远更亮的灯塔继续前行

灯塔不灭,成长之路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