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子风采
 
一点一滴,用心经营——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程瑾辉
发布人:边洋  发布时间:2018-05-15   浏览次数:427

    程瑾辉,女,汉族,19955月出生,中共党员,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山东省三等奖,校“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我一直相信,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在生活中,我用十足的勇气和热情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别人看来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而事实上,我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谈不上什么坚持。既要懂得俯身学习,自信表达,又要努力做一个善于感悟生活的女生,这是我一直信奉的准则。

基础学习,认真扎实为本

老师对我性格的评价是“她是一个适合做科研的人”。

从高中的象牙塔到梦想的大学,我追求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虽然,枯燥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充斥着大学的前两年,但我深知,公共基础课是基石,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在更高的专业平台上跳舞。

白天,我穿梭于教学区之间,不断汲取知识,认真记录笔记,方便课下复习回顾。晚上,我习惯列出计划表,有条不紊的处理工作和学习。每当别人惊讶于我满箱的笔记时,我会笑着说:“这记录的不是知识,是我的青春”。

英语,始终贯穿着我的学习生活。大一下学期,我选修了英语演讲的课程。第一节课,在看到外语专业的学生落落大方、流畅流利的演讲后,我意识了差距,但我不甘服输。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努力做到最好。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每周学习一篇英文演讲,一有时间就反复听录音跟读,最终达到背诵的效果。为了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稿子,我阅读了大量的英语演讲稿,词汇量和阅读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英语演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克服紧张,锻炼台风,我找到空闲的教室,站在讲台上,模拟演讲时的情景,不断练习。积极的心态和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从一开始不敢开口,到后来在公众面前自信演讲,我在见证着自己的成长。我喜欢富有挑战的生活。大三下学期,随着课程安排节奏放缓,我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备考RETOEFL等语言考试。在备考中,我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技能,努力为以后科研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种孜孜不倦的态度也给我带来了优异的成绩。四年来,我的平均分91.6名列专业第一,曾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此外,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我一次性通过计算机二级和三级考试,四级成绩545,六级成绩521GRE成绩139+165+3。如今,我也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预录取的免面试资格。

学科竞赛,通往兴趣之桥

大学四年,我一直在不停地尝试,努力去发掘自己的潜力。失败过,也被拒绝过,但对我来说,跌倒并不可怕,只要能不断向上,一步一个脚印,一切都值得。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这个听说很“高大上”的活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精通软件和数学的朋友组队。在三天时间里,我们早出晚归,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利用数学模型解决了“嫦娥三号运行轨道评价”问题。初次接触数学建模式的开放性问题,我们感到新奇和有趣,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功课要做:查阅资料、处理数据、撰写论文……,我们要面对的是数不清的第一次,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尽心尽力。此外,作为一个团队比赛,队员间分工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队友之间相互沟通、甚或争论,各抒己见,才能将大问题转化成小问题,才能统一认识,达成共识能从最初的一筹莫展转变为后来的顺水行舟。在讨论中经常会听到“这个问题交给我吧!”类似的话语,这个过程见证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见证着整个团队默契值和信任值的升。三天的奋战之后看着自己论文成果,我们为自己感动。最终结果也不负众望,我拿到了山东省三等奖的好成绩,我们笑着说“明年再来!”

专业竞赛方面,校地质技能大赛是提升地质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大二下学期,跟随着学长学姐,我第一次参加了校地质技能大赛。赛前我查阅了很多地质知识,遨游在地质的海洋里,体会着地质世界的奇妙梦幻,补充学习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大三上学期,我由组员变为队长,带领着团队又来到了赛场,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负众望取得校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不会操作仪器,只会埋头学习,是地球物理界的“纸上谈兵”。为了锻炼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报名参加了校应用地球物理大赛。笔试第一的成绩并没有让我沾沾自喜,反而给野外实践环节增添了不少压力。野外比赛当天是我的生日,我与队友们团结合作,布线操作井然有序,虽然也有不熟练的地方,但通过摸索和耐心调试都一一解决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

2014年我以组员身份参加了“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层状介质探地雷达信号”的本科生研究发展项目,初步了解了遗传算法和频谱反演,最终顺利结题。2017年我参加了“全波方程深度外推偏移”的国创项目,了解了逆时偏移、波场延拓等的原理和实现。

很多人都惊叹我在大学三年的比赛奖状之多,在我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竞赛是最好的推动力,在比赛中不仅可以完善一项技能,还能结交朋友,锻炼能力,是我的快乐所在。

社会实践,体会不一样的生活

我深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会与社会脱轨,我热爱学习却从不死读书。在我眼里,大学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是一个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奉献他人的平台。

从小我就做着一个记者梦,虽然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更擅长理科的逻辑思维,但新闻的精神和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一直令我向往。新闻这个接触时代前沿、包罗万象的学科,极大地勾起了我的求奇心理。大一时曾在院学生会任新闻部干事、校自强社传媒编辑部和观海听涛校园官方媒体,有幸接触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了解过丰富类型的社团兴趣活动,采访过学校里的传奇人物,忙碌的一天总是在报道各类活动中结束。2015年我的人物报道“初弈剑,寻找心灵之源”曾发表在“福利海大”微信公众号,一天就获得了5000以上的阅读量。

2015年暑假,我获得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优秀实践队的荣誉,走访了鲁南地质勘察院和济宁市地震局,了解了当前地球物理行业发展现状。201510月我还参加了中国海洋大学阳光使者团赴青岛星桥儿童潜能培训学校志愿者活动,给特殊教育的孩子们送去了阳光和温暖。201610月,我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会场服务。同期,我还接待了香港国际皇家佐治五世学校的语言交流活动,带领香港的高中生在青岛游学。20176月,我参加了李沧区实验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给那里的孩子上了生动有趣的地理课。此外,在班级的地质教学实习和应用地球物理实习中我曾多次担任组长,带领组员们做好实习工作。身为学习委员,我在工作上以身作则,热心帮助同学,参与了学院助学公益岗的相关工作,并获得了志愿工作证书。走出学校,我做过两年的家教,帮助高中生的全科学习,在兼职中实践敬业与奉献。

保研之后,我仍然没有松懈,帮助宿舍其他考研同学收集资料,整理重点,也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回顾总结。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我还去中科院海洋所实习,体验科研过程,与老师交流感悟,有了很多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上,院士们的激烈讨论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对课题的思考竟可以如此的缜密周全。鳌山论坛上,李三忠老师的精彩报告让我看到了科研工作的前景和意义。他们都是我的榜样与目标,是我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我用笃定的态度和不舍的情怀书写着自己绚烂的大学时代。我坚信,我的未来才刚刚开始,我会用充满好奇与热情的心,拥抱接下来的一切未知与挑战。